听老领导的话,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
江同学曾告诉自己的传记作者库恩:1992年是自己最难的一年。
为什么这样说?
1992年是他正式上任的第一年。三年前,他被老领导选中。邓当着很多人面夸过他:这位同学有想法,有魅力,也有能力。
那时,江时任上海市委书记,63岁,他1946年才入党,长期在一线工作。
这份夸赞让江有点意外,在接受美国记者华莱士采访时,他曾非常坦率地说,“完全无意领导整个国家,我曾经希望一个更有力的候选人担任这份工作。”
江同学当时面临最大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到底姓资还是姓社,是走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?这在党内存在巨大分歧,部分人担心走改革开放就是学资本主义,邓坚决主张开放。
对小同学来说,局面确实两难。新官上任,他需要获得更多人的支持,但又要考虑前路。
1990年,中国经济增幅下滑到3.8%,为1978年以来最低。
那时,还没有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」这个说法,大家在讨论时都小心翼翼用「市场取向」。老上级在这一年找江同学谈心,叫到家里:「世界上一切国家发生的问题,从根本上来说,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。」
1991年,还发生了一件大事,苏联解体了,年末《人民日报》发表过一篇文章,认为当下关于中国前路的讨论是阶级斗争,比文革还严峻。
这将分歧矛盾推到了极点,很多开放的政策开始摇摆。小同学难免踌躇,老上级又再次把他叫到家中,清晰明确地说:「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。」
也是这一年,江同学开始深入研究西方经济,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,他还组织了一系列专家座谈,参会者包括林毅夫、吴敬琏、周小川等,讨论的主题是: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。
直到1992年初春,到底走不走市场经济,仍然没有定数。
88岁的老上级决定不等了,他用南巡向外界发出信号:必须坚持开放,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判断标准: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,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,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。
一切都直指:经济发展是首要目标。
江也听懂了老上级传来的需要做出改变的呼声:不要再做过多的意识形态的争论,中国的发展刻不容缓。
1992年这一年,确实很难,即将召开的是十四大,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,涉及如何为中国发展定调。
江同学又再次拜访了老上级,他第一次提出了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」这个说法,老上级表示了肯定,并建议十四大也要提出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」,要确定下来。
1992年10月,十四大开幕,江做报告,当谈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时,他说:「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,要求我们明确提出,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,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。」
88岁的老上级在家中的电视机前听完报告,称赞说:「讲得不错,我要为这个报告鼓掌。」
至此争论许久的中国前路有了明确方向,「市场经济」不再是危险词。
1992年的确是江最难的一年,但最难的事情抗过去,这个国家迎来了金子般的得岁月,历史在这一年发生了转折,「经济发展」成为全民的共识。
听老上级的话,让中国人过上好日子,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。